您好,欢迎来到农业供应链网

全部产品分类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农业头条>>人物专题

搜资讯:

人物专题

    • 孟凡申:养殖种蛋鹅 年赚20万元877

      近日,笔者走进山东省阳谷县李台镇赵台村黄河大堤下孟凡申的养殖场,只见孟凡申正赶着一群群白鹅在操场上跑步,一群群鹅昂着头“唱着歌”,好像在欢迎客人的到来。“俺养的是种蛋鹅,共有2000多只,一天能产下六七百个种蛋,一个种蛋卖7元,一天至少收入4000多元。”孟凡申说,春天是鹅产蛋的季节,从现在开始,产3~4个月蛋后,母鹅就开始淘汰了,今年成鹅的行情好,每斤13元,比去年贵2元。

      2019-04-12
    • 孙江:养猪脱贫不忘乡亲1609

      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鸭绿河农场有限公司第二管理区养殖场的养殖达人——孙江,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致富能手。他用8年的时间,成为脱贫致富带头人。几经辗转走上养殖路今年64岁的孙江,是一位为普通的北大荒人,年轻时在农场干过兽医,也开过饭店、超市等。难忘的是2010年,他承包500余亩的旱田,由于不懂管理,加之端天气影响,亏损了5万元。孙江安慰妻子说:“愁什么,我以前是兽医,不行我就养猪,还能饿着咱们吗!”2011年春节过后,他向亲戚和朋友借了6多万元准备养猪。虽说孙江以前是兽医,但是从事养猪这行可是头一

      2019-04-08
    • 王海峰返乡创业 蘑菇王变身致富“头羊”854

      美丽三月,春意盎然。笔者走进河南省项城市王明口镇牛滩村,映入眼帘的是蘑菇大棚中繁忙的景象。蘑菇种植已经成为牛滩村百姓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勤劳的牛滩村村民谈起蘑菇种植都合不拢嘴,讲起王海峰的故事更是娓娓道来。王海峰,今年43岁,是牛滩村的一名普通村民,也是一名返乡创业的有志人士。初见王海峰,笔者的感觉是,此人精神十足,说话干脆利落。王海峰以前在莲花味精厂工作,由于厂里经济效益不太好,2011年决定到上海创业。考虑到自己在莲花味精厂跑过运输,王海峰打算重操旧业。买车、找人、接活……在那段时间里,王海

      2019-04-04
    • 赵运超: 10头犊牛撑起创业梦1649

      走进山东省阳谷县李台镇赵台村赵运超的养殖场,只见一头头奶牛使劲地吃着草料。“场里共有奶牛63头,小牛28头。”赵运超一边给奶牛添草料一边介绍,“俺采取自繁自育方式,把繁育的小牛喂大后,再逐渐淘汰大牛。这样不仅减少投资,降低风险,还能维持牛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今年41岁的赵运超,原来和妻子徐素贞在深圳打工。总想在家乡干一番大事业的他,经人引荐,返乡与人合伙办了一个化工厂,却不想赔了个血本无归,夫妇俩多年打工挣的钱全搭进去不说,连向亲戚朋友和银行借的90万元也赔了个光。90万元对于一个普通农民

      2019-04-03
    • 韦高德:产业“头羊”激发山村活力698

      “今年天气变化多端,小羊羔疫力低,很容易生病,所以每天我们都要做好细致的照顾和及时的保护。”近日,在广西宾阳县武陵镇六蒙村的肉羊产业扶贫示范园里,村民韦高德正在给几只出生不到一周的小羊羔“体检”。作为一个曾经特色产业薄弱的贫困村屯,六蒙村如今因地制宜发展黑山羊养殖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得到了实实在在的益处。韦高德正是村民中的“头羊”。返乡创业成为产业发展路人韦高德是六蒙村肉羊产业扶贫示范园负责人,也是村民们信赖的致富带头人。在广东打拼多年,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之后,他返乡创业,成为村里的养殖能

      2019-04-03
    • 张利利:养孔雀开启创业梦830

      古往今来,孔雀因体态优美、色彩绚丽深受人们喜爱。陕西省洛南县古城镇后庙沟村的张利利一年多前与孔雀初识后,便被美丽的孔雀所吸引。于是,她为“美”而动,开启了养孔雀这个美丽的事业。心中深植创业梦阳春三月,走进位于洛南县四皓镇白川社区蓝孔雀养殖场,只见铁丝网隔着的干净平坦的场地上,三五成群的蓝孔雀拖着翠屏般的长尾巴,迈着优雅的步伐散步。中午时分,温度适宜,雄孔雀抖动身子,竞相开屏媲美,蓝色的羽毛在阳光下,宛如一把把漂亮的扇子。主人张利利穿着整齐,脸上妆容精致,熟练地舀起一勺水,倒进一个圆形水槽,孔雀陆

      2019-04-02
    • “农民专家”戴子星痴迷育种三十载613

      被誉为“西瓜大王”的驻马店市劳动模范、正阳县雷寨乡农民戴子星,30年潜心研究西瓜栽培技术,从西瓜嫁接技术到解决西瓜重茬枯萎病等问题,他的研究成果受到了河南农大教授的称赞。通过技术推广,他带动近万户农民走上脱贫之路。他本人先后获得“驻马店市优秀共产党员”“驻马店市劳动模范”“农业农村先锋人物”“驻马店市拔尖人才”“河南科技致富状元”等荣誉。痴迷研究西瓜种植30年1966年出生的戴子星,家住正阳县雷寨乡,1981年,他被“世界辣椒杂交之父”丁利平教授选中,到南京农科院从事辅助性工作。在那段时间里,戴

      2019-04-01
    • 达吾提·买买提:一头奶牛撬动精准扶贫新模式757

      “一个将才带一军,一个能人带一村。”在新疆库尔勒市英下乡喀尔巴格村,达吾提·买买提就是一个能够带动更多人致富的“能人”。达吾提·买买提今年61岁,是一位退伍军人。十几年前,他和家人通过销售自制的酸奶发了家,是村子里先富起来的人。“我一家富了算什么,让更多的村民一起富才好。”达吾提说,这是他的奋斗目标。达吾提是出了名的古道热肠,谁家有困难他都慷慨解囊。然而,达吾提发现,给钱给物只能解决贫困群众一时的困难,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究竟怎么样才能带动更多的村民脱贫致富呢?他一时陷入了迷茫。2014

      2019-03-29
    • 石宗容:这家菜摊每天线上收入6000元829

      在重庆南坪正扬大市场,每天生意好的菜摊“菜老包”前,来来往往多的不是买菜的市民,而是取菜的外卖小哥。近日,笔者走访市场发现,随着外卖的兴起,重庆大量传统菜摊积“触网”,而通过外卖买菜也成为重庆市民的新潮消费方式。今年50岁的石宗容从1994年起在南坪正扬大市场摆摊卖菜,在不足7平方米的摊位上,主要卖西红柿、辣椒、土豆等,经营状况好的时候每天营业额近2000元。“随着超市、小区便利店等兴起,农贸市场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现在年轻人太忙,没空买菜,我就想着可以通过外卖,把菜送到他们家里去。”石宗容说,

      2019-03-29
    • 王先智:“95后”小伙返乡创业养土鸡1074

      湖南省保靖县普戎镇波溪村“95后”返乡创业大学生王先智出生于1995年,24岁的他如今成了村里的“红人”,本科毕业的他去年回到村里,立志要在大山中干出一番事业。王先智出生在贫苦家庭,自小勤奋好学,成了村里少有的大学生,2017年大学毕业后,他在南京找了份环境设计的工作,收入可观。而在此时,王先智父亲的肺气肿病情加重,哥哥常年在外务工,弟弟又患有精神疾病,让原本生活艰难的家庭更加困顿。为了照顾家人,王先智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掉工作回乡创业。“我们村山地多,水质好,空气也好,就想到了在山上散养土鸡

      2019-03-28
    • 刘军:有机蔬菜种植助他走上发家致富之路773

      现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问题也越来越重视,有机农产品越来越受到欢迎。有机农产品是指在生产中完全或基本不用人工合成的肥料、农药、生长调节剂,而是采用有机肥满足作物营养需求。无公害、绿色、健康成为了有机农产品走向市场的名片。在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芦集乡芦集村,村民刘军的有机蔬菜让他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你看我这蔬菜,每一颗都绿油油的,它们都是无公害,靠“喝水”长大的。”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芦集乡芦集村的刘军说。刘军是淮滨县绿丰园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2004年在郑州、焦作从事

      2019-03-28
    • 李银龙:回乡种草莓 收入不菲741

      3月,春天暖阳铺洒大地,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新政镇三条沟村十几个采摘大棚里的草莓陆续进入盛果期,红彤彤的草莓像一个个小灯笼缀在青绿的藤蔓上,惹人喜爱。大棚内,几名游客正忙着采摘。“我们种植草莓,不施化肥不打农药,直接摘下来就可以吃。你看我周围这些活跃的小蜜蜂,就知道这草莓现在很安全。”业主李银龙摘下一颗又红又大的草莓递给笔者。今年27岁李银龙,2014年在商丘租地种草莓,凭借着一腔创业的热情和努力奋斗,李银龙在商丘的草莓园慢慢走上正轨。李银龙说,三条沟村距离县城不到十公里,道路条件改善后,区位优势

      2019-03-28
    • 徐修正:养鸡很辛苦 但心里踏实了882

      近日,安徽省舒城县张母桥镇长冲村61岁的徐修正刚从鸡圈出来。窘困了半辈子的他,去年变得勤快起来,成了贫困户脱贫榜样,村里的养鸡大户。“去年我养了220只芦花鸡,都是饲料喂的,年底赚了3000多块,今年又养了这么多鸡苗!”徐修正指着鸡圈的小鸡们满脸喜悦地说。这是他过去从来没有过的感觉:养鸡一年多来,每天早出晚归,很辛苦,但日子一点点好起来,心里踏实了。徐修正家住舒城县张母桥镇长冲村,自己因为没技术、没劳力,生活一度陷入贫困。“这两年家里十几亩地撂荒,庭院里的杂草都能绊脚。”徐修正的邻居十分了解他家

      2019-03-26
    • 黄运祥:“珍珠贵妃”啄出“脱贫路”640

      “由于从不用饲料喂养,我喂养的‘珍珠鸡’‘贵妃鸡’每只100元,鸡蛋1.5元,非常好销……”3月19日,湖南省隆回县山界回族乡大坪村7组养殖专业户黄运祥高兴地说。黄运祥出生于1972年,由于家庭困难,小学毕业就辍学回家务农,18岁以后就到广东做搬运工,苦累不说,每月才1000多元出入。他觉得长期在外打工不是长久之计,必须学会一门技术才能有立足之地,在无意中看到中央七台连续播放养鸡致富的事迹,家乡又有丰富的水草资源,心中便萌发了回家创业的想法。于是他就跑到周围的养殖场打工,跟师傅学技术,平时细心观

      2019-03-26
    • 黄永红:55岁“硬汉”带残障人 种植瓜果蔬菜脱贫致富1167

      近日,江苏省委1号文件正式对外发布。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脱贫攻坚工作成为今明两年“三农”必须完成的四项硬任务中的要硬任务。随省扶贫办、省残联赴句容,零距离接触扎根乡村一线、在田间地头通过种植草莓、香梨、蔬菜等优质农产品,实现脱贫致富梦想的新农人!句容天王镇戴庄村,55岁的黄永红正躺在床上,近他刚在南京市鼓楼医院做完膝关节置换手术。躺在床上,他却心系家门口不远处占地20亩的残疾人扶贫基地。他拿出手机和基地的残障工人视频对话,告诉他们当天的天气预报显示会有暴雨,让他们注意大棚的安全和排水。黄永红小时候

      2019-03-21
上一页123...403下一页 共6043条信息 转到: